要说这赵真不愧是皇太弟,仅仅只用了半日,就给李常笑带回了答复。
当然,李常笑不排除此事从头到尾只有赵真自己一人拍板的可能。
以端拱帝如今的状态来看,朝廷之事谁说了算还真不一定。
不过对李常笑来说,武院的建立得到天子首肯,这事基本已经稳了五成。
余下的五成,还要靠武将们自己在朝廷争取。
只要武将不傻,应该知道武院是他们保持自身地位的唯一出路。
要不然,按照宫中目前的态度,再过个数十年,等到这一批老卒和老将接连病故,未来的宋军将完全失去战斗力,变成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李常笑既然知道这条路走不通,却也希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这一时代的人留些体面。
……
果不其然——
接下来的半个月,朝廷文武没少替这事争辩。
武将清一色支持武院的设立,为此,许多早已告老还乡的老将,不远千里到汴京。
一是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此事攸关他们所有人的利益,一步都退不得。
二嘛,当然也有毛遂自荐的想法。
用屁股想也知道,武院建立这样的大事,未来肯定会在青史留名的,他们自然不想错过这个英明的机会。
尤其是在同时代的人杰接连离世,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将们这也算是熬出头了,合该到他们扬名了!
呼延府。
呼延赞光着膀子,手握铁鞭坐在一个石墩子上。
在他面前,呼延家的四个儿子,还有他的九个孙子清一色披着盔甲,策马在府中空地来回疾驰。
每到一处这群呼延家的儿孙还要吼一嗓子,放在汴京也是独一份了。
李常笑一袭大红衣袍,站在呼延赞的身旁。
他看着面前这群汉子的精神风貌,不由点了点头。
抛开呼延家那严苛到近乎变态的家风不谈,从效果来看,这样的操练显然是卓有成效。
以呼延家的孙子辈为例,他们打小掌握了骑射与鞭法,只等到真正见过血,就能蜕变为一位真正的大宋精锐。
呼延赞似乎看穿了李常笑的心思,脸上难得闪过几分姻亲,嘿嘿笑道:“李山长,听说皇太弟将这兴办武院的差事交由你。以我们的交情,还有我这能力,由我教导骑术如何?”
且说呼延赞自打上回密云之战受伤,被迫从军中退了下来。
可他这人生性好动,一天不动就浑身不自在,好不容易听说有武院这样的东西出现,自然跃跃欲试。
李常笑闻言,微微一笑:“呼延将军见谅,骑兵一事关涉甚大,需由陛下顶多。”ωWW.
呼延赞听完顿时急了:“李山长,这事你可得帮我。不然,我终日待在府里,早晚得闷死。”
李常笑神色不变,点点头:“我倒是有一提议,如果呼延将军不反对,可以一试。”
呼延赞难得乖顺,从善如流道:“李山长请说。”
“我早年听闻呼延家有杀伐四宝,纵横疆场,分别是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以及铁鞭。呼延将军如果愿意传授,李某可力保呼延家在武院占据一席。”
此话一出,呼延赞的脸色明显变化几分。
他看向李常笑的目光多了稍许复杂,神情也陷入纠结。
这杀伐四宝是呼延赞一身本事的精华所在,本是打算传给后人作为呼延将门秘传的。
如今要传授旁人,呼延赞心里还觉得纠结,总担心这样将家学外传,自家祖孙未来说不得会饿死。
毕竟在这世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情况并不少见。
李常笑看清他的顾虑,并未劝说,只是缓缓吐字:“李某有唐初鄂国公尉迟敬留下的鞭法,届时会一并放到武院中,供当世的武者学习。”
呼延赞本还犹豫不已,听到“尉迟敬”这三个字,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
要说用铁鞭的人中,千古以来最负盛名者,非唐初的鄂国公尉迟敬莫属。
可大唐灭亡至今已过去三十余载,尉迟敬更是唐初之人,距今有五百多年了,其血脉子嗣能否延续至今还两说,更别提那一手传说中的鞭法!
李常笑看出了呼延赞的意动之意,不过显然还存有疑虑。
他眉头一挑:“呼延将军若是不信,不妨与李某比试一二。”
呼延赞听罢,顿时面露几分意动之色。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