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你可千万别信
一群大臣捶胸顿足。
亦有大臣面露不悦之色,拒不应了朱青的一番话,凝眉作势道:“朱青你是朝廷的官,且不说官职比我等小,就凭我等为朝建功如此繁多,你此番诋毁我等,岂不是成了胡言乱语?”
“陛下护着你,看重你,那是你的本事,可在本事之前,你自身品行才是着重,你整日带着皇子们胡闹,不重书本,纵然学的再好,也只是为一农夫。”
朱青露出几分怪笑,嘲讽道:“当今的读书人当真是怪了,你们这些做学士、当翰林的,给你们说传道穷经,你们说是迂而无当;给你们说博古如今,你们笑人家杂而不精。”
“可你们偏偏还在自己的文章里写尽大道,好让你觉得你们本该就是如此的。”
“张口闭口就是劝课农桑,满嘴挂着的也是农业乃立国之本,可让你们弯腰下去看看百姓,怎么就那么难呢?”
朱青脸色苍白,额头细密的布着汗珠,可声音响亮,神色严肃的他,毫无疑问是整个中书省公房之中,最耀眼的一个人。
官员们面色骤变,一瞬间对于朱青的指责和咒骂可谓是不绝于耳。
李善长稳坐朱元璋下首,端起一盏已经凉透的茶水抿了一口。
“朱青,我等大臣,从未否认过农桑之事,只是对于以一介白身担任皇子之师的你,你勿要混淆视听。”张以宁摇头道。
朱青嗤笑:“你们是没有否认过农桑,你们只会给天下农桑之事添乱!”
正要争吵,朱元璋怒容浮现在脸上,沉声道:“咱要你们来,是要你们献策赈灾的,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
众人齐刷刷的拜下,声称不敢。
朱元璋道:“北地的雪灾连绵十数个州府,救灾起来本就不易,再敢在咱的面前胡咧咧些有的没的,咱必要重罚你们!”
官员们一个个开始闭嘴不说话了。
朱青也在朱标的搀扶下找了个地方坐下,便看到朱标捏的有些紧的手。
显然这位太子殿下此时很是担忧。
朱元璋再次让众人开口。
中书省官员齐聚了宰相、参政、六部尚书、通政司、以及李文忠这个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众人开始商讨灾民安置问题,以及灾后重建。
大半数官员主张的是应该立即紧闭黄河以南的徐州、淮安一线,将北地的灾民隔绝在黄河以北,然后朝廷布置粥棚,给流民一口饭吃。
而紧闭黄河以北的几个州府,无非就是关闭城门,派兵日夜把守。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灾民们如何过冬,没人提起。
灾民们是否会暴乱,也没人提起。
这是符合眼下国情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国库的粮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救援力度,其余的取暖问题,概不考虑。
还有一小撮,也是杨思亿手下的几个官员认为,应该在灾地去救灾,将百姓们留在北地。
百姓们在灾地如何生存,如何取暖,如何安置,也没有考虑。
而杨思亿至少考虑到了灾民们背井离乡不易,南下是个大问题,其他的人,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
还有一些人,就纯粹是觉得北地荒芜,只需要给点钱粮让百姓们自给自足就算了。
总之,官员们一个个众说纷纭,有好有坏。
却没有一个妥善处置的办法可以将百姓们给安置的妥妥当当。
对于灾后重建,更是没有半点想法。
大家似乎都觉得,在他们经历过的乱世,只需要给流民一口吃的就行了,其他的根本不需要在意。
在是否放灾民过黄河这件事上,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认为应该让灾民们南下取暖,只要到了南方,气候温暖,朝廷就只需要给他们吃的就行了,不需要考虑取暖。这样一来可以少死很多人。
而一部分则是担心灾民们之中有那些暴乱之人,而且万一一不小心死了人引起病灾,朝廷才是真的面临灭顶之灾。
双方各执一词,议论了小半个时辰,朱元璋心烦意乱的宣布暂歇一炷香。
角落里,朱标收回落在杨思亿身上的眼神,看向朱青,问道:“夫子觉得,大臣们谁的主意更好?”
朱青苍白的脸上微微笑了笑:“都不咋地。”
朱标有些诧异,他倒是觉得杨思亿的办法足够仁慈,便想要开口询问。
不过朱青率先开口,淡笑道:“杨思亿的办法确实够仁慈,可要是真的将那么多流民聚集到京师三百里处,那就是一个定时炸弹。”
朱标不解。
看到朱标疑惑的脸色,朱青摇头苦笑,声音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