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饱才有力气干活,纵然是行商走商,也要吃饭。”
“就打比一个大家庭,十个人可以种十亩地,种出来够十个人吃,这样的家庭处于是自给自足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不会有什么变故,更不容易升起叛乱的心思,因为他们的物欲还停留在自足这一层上。”
“可若是这个家里有五个人开始经商,那么其余五个人种地,种出来的地就只够五个人,除非朝廷有办法将五个人种出来的粮食足够十个人吃!否则经商这个红利决不能让百姓吃到。”
先吃螃蟹的人是有红利的。
一个拿五千块工资拿了十年的人,突然发现自己只需要操作一下就能每个月赚到十几万,谁会不动心呢?
刘伯温的脸色开始有些僵硬了起来。
“谈何容易,就算是大明全部种占城稻,也不过就江南一些地方还能种植,北方可没办法种植。”
土地,还是北方居多,而且北方人口少,土地多,正是朝廷大肆派人耕种收粮食的机会。
“这个说难不难,说简单更不简单!最关键的是,若是土地粮食产量提高,势必会影响到各地富户。不过如今眼下国朝初定,想来遇到的阻碍也会小很多。”
听到这个话术,刘伯温开始皱起眉头。
“你要革新?”
“国朝之初,天下靖平,为何不革新?”朱青反问。
这一句话将刘伯温的话给堵住了。
朱青也严肃的道:“难道非要等到土地兼并,人口繁多,佃户成群,百姓被土地租子高压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才改?那个时候,就不是改了!”
“是反!!”
刘伯温豁然起身。
他捏紧了拳头,这个时候他真切的有些恐惧的看着面前的少年。刘伯温,他体会到了这个名为朱青的少年身上所携带的威力。
“第二点呢?”
刘伯温问道。
朱青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淡淡道:“教。”
“教化?”
朱青点头:“对,就是教化,天下百姓是愚昧的,皇权难下县这个说法中丞你也知道,许多地方的话语权都掌握在各地士绅的手里,他们可以编造事实,扭曲真相来鼓动百姓。”
“商税想要面向天下,百姓就不能如此愚昧,他们得识字,得会算账才行,必要时候,还必须能够分清楚黑白。”
这一点太难了。
朱青很清楚这在短时间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五十年?
根本不够!
这是百年计划。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做到,而且必须要保证君主的开明!
因为皇权之下,百姓的愚昧会让百姓更容易掌握,皇权之下,不可能会出现‘自由’两个字。
刘伯温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教化万民,这是历朝历代都无人可用做到的事情,他觉得朱青拿这个事情来堵他的嘴,就是在告诉他开商税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朱青也没有说清楚。
其实除了让百姓识字以外,还能以文化传播等方式来将朝廷的政令下发下去。
刘伯温有些丧气了。
“我卜算数十载,终于算到了大明国运之昌隆,本以为可铸就一个太平盛世,没想到……”
刘伯温的语气变得有些萧瑟,此时他也在唏嘘着自己的不平。
传说之中刘伯温会卜算卦象,如今看来确实不假。
朱青试探性的问道:“那你是否能看到大明气数尽时?”
刘伯温愣了下。
而后露出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不可言,不可言。”
去你的!
朱青白了他一眼,糟老头子,跟我装什么蒜?
别人不知道我还不知道?
…
朝廷要整备兵马来年春天出征云南,这事经由大都督府一阵商议算是草定了一个章程,朱元璋拨款一百七十万贯补充兵马跟粮草。
国库一下子又空虚了。
在朝堂上朱青又获得了一千多点数,这一次他没有着急的使用,而是将点数给存了起来,他打算留着换一些好东西。
时间眨眼就到了年关,京师也下了几场小雪,雪不大,但还是让整个京师变得银装素裹。
腊月二十三一大早,朱青就去了观稼殿。
经过一两个月的赶工,观稼殿终于是将正殿给修好了,观稼殿的底下埋有地龙,在后面烧火可以将热气传导进室内,朱青这些天一直在观稼殿称暖气。
毕竟朱樉这个二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