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没有极其敏锐的理解力,也并非十分机智:有几位聪慧人士,例如赫胥黎,就具有这些优良品质。因此,我只是个笨拙的评论家:我在初次阅读任何一篇论文或一本图书时,通常总是对它发出赞美……我遵循一条冗长的抽象思维路线这种本领,对我是有限度的;因此,我在形而上学和数学方面未获得过什么成就。我的记忆力,范围广博,但是模糊不清……我的记忆力在某些方面极差:任何一个日期,或一行造句,过不了几天,就会被我忘记干净 。”
问题似乎较为qingchu,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创造奇迹、受人尊敬,其实不一定非得在智力方面如何出类拔萃只要对探索抱有坚定的信念,只要对自己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及时弥补,照样能攀登科学的顶峰。
鉴于此,有些人马上想到科学家的另一些优秀品质,比如,树立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毅力,探险的勇气,执着的追求,以及以苦为乐的jingshén等等。关于这一点,笔者在两篇博文《人之思考六、七》“需要、目标和内在动机”和“需要与内在动机”中作过论述。要知道,一个人做某事的根本动力主要来自内部,联系到科学研究,因为特别需要主观能动性,如果光靠目标、物质jingshén的刺激,光靠毅力、勇气和追求而远离内在动机,则往往难以保持长久,遭遇巨大坎坷之后攻克科学难关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根据相关心理学的研究,科学家的最重要素质必须与内在动机挂钩,准确的讲就是源自人的心理需要和好奇、兴趣等人的天性。其他任何因素都无法与之相比。
此外,不能忽视的是,智力、iq和毅力、勇气等优秀品质,它们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其他领域的精英同样具备这些素质。科学家,由于其特殊的神圣使命以发现自然和社会奥秘为己任,必定有自己独特的、对揭示奥秘来说不可或缺的东西。著名学者沈致远先生说得好。科学突破不仅要有胆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见识,就是要有非常尖锐的目光……非常尖锐的目光从何而来?显然不能靠冥思苦想。不能闭门造车。事实上,一个人在没有相当的知识积累,在没有达到创造灵感火候的时候,只有对外界充满好奇。保持这种貌似散漫的研究风格。才可能促成意想不到的见识。著名米国物理物理学家费恩曼在论述“科学的不确定性”时说:“如果我们不能或不愿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如果我们没有疑问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就不会有新的想法产生。”从这个角度说,新思想、newidea的产生科学发现的灵魂总是跟从新角度观察事物有关,而好奇则是从新角度观察事物的最好催化剂。
那么,什么才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呢?综上所述,应当不是iq、eq,也不大可能是毅力、勇气、追求一类的品质。唯一的出路。就是另外寻觅。就在笔者对人的各种素质一一予以排除时,近年来颇颇出现在科学家采访报道中两个词:“好奇”和“兴趣”引起了笔者的关注。“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卞毓麟先生在某篇科普文章中的一段话证实和坚定了笔者的见解:伽莫夫认为,科学的来源就是人类追求对于自然和自身的理解。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正是极普通的好奇心。伽莫夫写道:“有人说:‘好奇心能够害死一只猫’,我却要说:‘好奇心造就一个科学家。’”
这段话中有两点非同不可。第一点涉及什么是好奇心;第二点指出好奇心极普通,它却可以造就一个科学家。弄清这两点并达成共识,不仅回答了“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问题,而且意义十分重大。什么是好奇心?为什么好奇心是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限于篇幅,下面用简单的推理证明这个论断:对走上科研道路的人来说,好奇才会感兴趣;感兴趣才会好思;好思才会有所发现,发现才能创造发明。这条环环相扣的逻辑链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真实写照,唯独发生在科学研究领域,因而其源头好奇,作为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站得住脚的。它不仅为无数科学史实所反复证明,而且确实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对于第二点,不妨可用来反思我国。大概正是因为好奇心的极普通和重要性没有被大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