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罗冲正在军营里视察,便见到洪海山骑着快马飞奔而来。
“军报!”
洪海山手上拿着两个信奉,下马后禀报:“大人,广陵卫送来了军报。”
这个世界没有报纸,所谓军报,泛指一切军事消息。
两个信奉,深色的属于公文,浅色的属于私信,罗冲先后拆开,都是一眼看完。
公文是指挥使发下来的,广陵境内每一座卫所都发了;私信则是刘明堂单独写给自己的。
说的都是一件事:广陵境内果然有人再一次举起了造反大旗,来历不明的一帮家伙召集了至少二十多个山头的土匪,旗号是‘耀翻天’,首领自称为耀天王。
罗冲和刘明堂当然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突然,之前,那几伙土匪胆敢联合起来抢劫上一任巡抚,明摆着就是造反征兆。
现在来看,是因为没抢到那笔财物,造反之日向后推迟的半个月而已。
罗冲不禁失笑:这个世界的造反跟过家家似的,说反就反,可见,官府的威慑力已经荡然无存。
实际上,罗冲比其他人都要清楚,真正的幕后黑手是北面的青原国,以及西面的金夏国。
百年前,这两个国家就有吞并晋朝的野心,很多事情早就开始了策划和预谋,现在也都在逐步落实。
晋朝境内四处冒起的造反,没有这两个国家的暗中支持和推动,那才叫奇怪呢。
就说广陵城所辖地界,几十个山头的土匪首领都不是傻子,若没有足够好处,凭什么能够聚拢他们,做这种杀头灭族的事情。
刘明堂的意思是,让罗冲按兵不动,莫要急躁,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现任的指挥使调离广陵。毕竟,地方上有人造反,知府和指挥使都是难辞其咎,就给了刘明堂最好升职机会。
等到刘明堂拿到了指挥使的大权,那时候,罗冲再出兵镇压,甭管能不能彻底剿灭,只要能安稳局势,这份功劳也就落到兄弟两人的头上了。
话说,这么搞有些阴损,但官场上就这样,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官场。罗冲不是来改变世界推动文明的,用不着操那些闲心。
“给刘大人回信儿。”
罗冲对洪海山说:“三个字就行,晓得了。”
“明白!”
洪海山领命而去,送信的人肯定是刘明堂的心腹,还在卫所里等着呢。
要说有人造反,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但仅仅镇压了这些个造反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晋朝已经病入膏肓,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唯有从根本上改变,或者是起死回生治好它,或是干脆利索的推翻它。
无论哪一种,对罗冲而言都没有难度,只是玩法不同。
“这才过了几天安生日子,怎么又有人造反了?”
下午回到家,就听到罗母和嫂子也在谈论此事,她们的消息来源是从第一批抵达广灵的流民那里获得的。
也就意味着,这个消息已经在镇子上传开了。
造反者肯定会强征百姓,扩充实力,一些还没有被波及到的百姓会以最快的速度逃往临近的县镇,也就成了流民或难民。
很多时候,民间消息的传播速度比官府都快,现在的官老爷,不干实事的多着呢,除了对升官发财,其他事情往往都是后知后觉。
军户家的女人最怕听到的就是又打仗了,甭管内部叛乱,还是外来入侵,打仗都是要死人的,搞不好就是自家的男人。
明知道罗冲有了大本事,一听到要打仗,罗母和嫂子必然也是满腹愁苦。
好在,她们还有着一些些侥幸心理,见到罗冲回来,连忙就问:“动儿,千户的官,就不用亲自上阵了吧?”
在她们的印象里,广灵镇历任的千户都是这种德性,坐镇卫所负责征兵就行了,几乎不需要前往战场。
百户嘛,得罪过千户大人的,才会被派往战场,差不多就是这样。
百姓的想法比较单纯,实际上,有些时候,卫所千户也是身不由己,照样也得率兵上阵。只不过,暂时还没有席卷到广灵镇这边而已。
罗冲的回答是:“不想升官,不想再立功了,那就老老实实躲在窝里。”
接着呲牙一笑:“可你们觉得,我是那样的人吗?”
“唉!”
这声叹息不是罗母发出来的,而是嫂子。
罗母虽然担心,这一次却是相当开明,反而鼓励儿子:“怎么想,就怎么做,反正我都说了,绝不会拴着你碍着你。”
讲话的同时,悄悄扯了一把嫂子,意思肯定是:唉声叹气的多不吉利,怎么了你!
“嗯,嗯。”
嫂子赶紧纠正:“小弟本事大着呢,遇到这种事,肯定又是立大功升大官的好机会。”
罗母点点头,这才满意了。
其实,嫂子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