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家的中流砥柱阶层,在面对动乱的时候,掌权者就没有足够的动员和组织能力,要钱没有,要兵没有,然后士绅大户还不鸟你,怎么整?
朱五现在可不是当初刚来这个世界时的小白了,这么多年一直恶补各种知识,自从当了汉王之后也没少读历朝历代的得失,还有各种史书著作。当然,他看的都是刘伯温等儒家学者标注出来的。
不然,那些没标点符号的玩意,杀之乎者也可要了他的命。
金宋都是两税法,元也是。但元之初的两税法,其实金宋都要轻许多,完全算得上德政,但是后来随着统治阶层的崩塌,制度开始变味儿。
在朱五心中他总是不自觉的把金元等朝代和清相比,尽管他不喜欢辫子,但是越是读历史就越承认,继承了明朝各种制度并且有所改进的清,能有二百多年的国运,不是走了狗屎运。
清朝的稳定在于他有大量的自耕农,尤其是雍正的改革制度。但是在和席老头探讨的时候,老头说雍正的制度其实是脱胎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雍正的改革推翻了过去的弊端,使得隐藏的人口出现在户籍上,并且清朝比较狠,皇上基本上不讲道理了,你丫不听话,杀之。
过去在明朝不肯交税的士绅阶层,大官僚大商人,面对他们的屠刀不得不的恭恭敬敬的奉上。
国家税收有了保障,人口滋生,还有大量的无主田地被官府抄没,而且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这个毒瘤,他取消了过去的人头丁税,收取田税。
自耕农家里田地没有那么多,只要有劳动力辛勤劳作交了田税,自家的日子也能过得不错。老百姓就是这样,只要日子能过得下去,他们就满足不会折腾。
对于过去历朝历代的士绅免税集团,清朝皇帝的做法是,老子不管你是谁,你家有多少地,就给老子交多税,不然,宰你丫的没商量。
华夏历朝历代对于商人的税收也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商人居无定所,所以很容易偷税漏税。到了清朝,商贸限定在规定的区域之内,大商人不交税就等着抄家,谁敢不交。
大量的自耕农,和大量的商税关税使得国家的经济提升,社会稳定。
后来晚清时期,土地兼并不可避免的出现,江南的土地兼并也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地步,后来爆发了太平天国。
可是话说回来,太平天国把南方都打烂了,可也从另一方面替清解决了这个土地兼并的问题,人口减少了地自然就多了。所以,清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
如果没有一次次的外敌入侵,清朝当权者要不停的把巨大的财政压力,转化到百姓头上,增收那么多苛捐杂税,导致社会结构不稳,导致各方阶层离心离德,说不定他还能坚持。
“再加上其他赋税,两地百姓早已不堪重负,所以我大汉天军一到,各地箪食壶浆。”
朱五脑中一边想着学到的历史中的得失,一边听着杨宪说话。
“推行新税法和清查人口田亩是德政,但是操之过急不可,两地百姓饱受战乱,当先以稳定人心为要紧!”
杨宪继续说道,“所以,臣请奏主公,斗胆请主公免除鄂地湘之中,战乱频发之地的赋税,给百姓休养生机的时间,同时百姓得到了主公的仁德,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免税?
文臣们相互看了一眼,低下头默不作声。
那可不是一州一县的地盘,而是两个行省之地。当初汉王吞并淮西诸地之后,因为濠州是汉王的老家,定远和州是汉王的福地,所以这几个地方才减免了一年的赋税。
但是现在,你杨宪一开口就是两省........
鄂地战乱频发,徐寿辉曾经是天下第一批造反的,他的天完曾一度席卷鄂地和湘地的一部分。后来元廷调集了百万大军,在这个地方反复的厮杀,一打就是好些年。
当真是民生凋敝,城池残破,而且由于战争地方的豪族更加横行。
朱五的手指不住的敲打桌面,众人等着他出声。
“杨宪!”
“臣在!”
“你说这些,老成谋国之言!”
杨宪是大汉中实干派的代表,从江浙一带到江西的屯田和军垦,还有人口田地的清查工作,都是他带着那些实干派的官员们尽心尽力做成的。
这些日子,朱五去过京城之外,光是京城玄武湖一侧,屯田就高达七百多万亩,还有那些流民安置田,河堤上的清淤田,等等。这样的臣子,在平时的存在感很低,可是在建设上的成就非常的大。
“臣,只是实话实说!”鬓角有银丝的杨宪继续说道。
“传旨!”
朱五一说话,书记官拿起了笔墨。
“杨宪于农事有大公于国家,加封杨宪为襄城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