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看了看仁青东,当年朝堂之上有不少人和他一样提出了这个问题。
“不会,因为有朝廷作为农人的保障,朕的三司可不是吃白饭的,他们不光监管大宋的市场,向商贾税收,同时也会进行补助和扶持,朕的三司不光是为朝廷管理商贾,更是在保障大宋的财货运行。”
“不知大宋的三司是如何保障大宋的繁荣?以仁青东看来,商贾之道和农耕之道完全不同……”
仁青东的脸上写满了求知,自从到达大宋之后,他便发现自己脑袋中的丰富知识已经不够用了。
他并没有别的打算,只是希望获取更多的知识,也让自己更加的了解大宋,了解这个和史书上完全不同的一个汉家王朝。
求知对于仁青东这样的智者来说是一件不能阻挡的事情,而赵祯和大宋的一切满足了他的求知欲,他能从这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对于仁青东这样的人来说无比幸福,欲罢不能。
而赵祯对他几乎没有隐瞒,能够告诉他的事情也都会告诉他:“这很简单,若是丰年农人的粮食丰收,价格必然会有所下降,但朝廷不能让农人亏本。
以最低的价格上增加一些进行买入,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够丰收,若是有地方受灾,则朝廷负担运输所费,把这批粮食赈济灾民,若是没有地方受灾,那便把这些粮食以作储备之用。
别以为这样便结束了,这些粮食到了灾年或是有人刻意提高粮价的时候,便会成为稳定粮价的关键所在,至于朝廷储备的粮食有多少,这是除了朕和三司以及中枢的宰执相公外没人知道的事情。”
仁青东恍然大悟,这便是汉家的智慧了,大宋的朝廷有钱,只需要之前投入一笔后,接下来每年的投入都不会太大。
丰年粮价下跌的时候朝廷低价买入,一旦遇到有人哄抬物价的时候便卖出,如此便能把大宋的粮价稳定在一个大差不离的数值上。
谁若是敢哄抬物价,必然会被朝廷的储备“打击”的体无完肤,这般的手段使得农人拥有足够的财富积累,也是促进大宋商业进步的一种手段。
但在仁青东看来,这么做不光是在稳定物价,还是给大宋百姓以强大的信心,遇到灾荒也不用怕,朝廷会赈灾放粮,也不需要向别的地方逃荒而去。
这样的大宋已经成为盛世王朝,不,应该比盛世王朝更为强大,这让仁青东想起之前在神都城中外朝的人对大宋的称呼“天国王朝”!
是啊!如此的汉家文明已经到达了巅峰,谓之“天国”也不过。
但有一点仁青东是不知道的,现在的大宋虽然进入盛世,但是却远远没有到达巅峰,汉家的王朝的通病便是在抵达巅峰之后便会盛极而衰,但大宋不同。
在悄然进入工业时代,并开启技术革命之后,大宋的发展就如同刚刚启动的火车,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远的距离要走。
眼下的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这才是大宋最可怕的地方,而世人根本就没有发现,除了在幕后规划这一切的赵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