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最主要的原因是,粮价这个一维护社会稳定的商品价格没有出现变动,东城豪门涉及很多领域,但唯独在粮食这一块他们没有涉足,这也是当初赵祯在解决土地兼并时提出的唯一要求和条件。
无论大宋怎么发展,粮食依旧是国家命脉,粮食价格的稳固意味着大宋基本环境的稳固。
所以赵祯才会放开手脚和东城豪门之间进行“厮杀”。
此时的东城豪门已经焦头烂额,他们发现无论投入多少钱到商号之中也会被快速稀释,每当他们把价格压低之后,便会有更多的商号价格低于他们。
价格战的基础便是资金储备,以及生产成本,大宋的官营买卖相对于东城豪门和民间商贾来说都不一样。
所谓的官营买卖本来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从一开始他们的地位就要高于一切资本的存在,是有强权维系的资本力量,也是服务于帝国的资本力量。
大宋的官营买卖的背后是利国监,这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如此之下成本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几乎可以压到最低而不用担心货物卖不出。
官营买卖从一开始便是主打出口贸易,他们只需要把货物提供给前往西方的商贾,出海的商贾,其他的便不用担心。
所以价格方面他们不用担心,所以剩下的便是走量便好,以薄利多销为主,因为商品不会进入大宋的市场,所以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
出口的商品价格永远要比内销的低一些,这是大宋官营买卖的共识,因为销售这些货物的商贾会在路上层层加码把运输的钱赚回来的同时,还要获取大量的利润,否则谁还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前往西方?
但随着来自宫中的旨意,这些官营买卖和利国监开始转而对内销售货物,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对大宋国内市场的致命打击。
他们的生产成本本来就低,而且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来稳定民生,这些人都是什么技能都没有的平民百姓。
但在官营买卖的工厂或是利国监中干上一段时间,即便是离开了也会成为别的工厂商号争相招收的人。
可以说大宋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是培养熟练工的重要所在,当然在刚刚进入其中的人,工钱自然不高,除非成为熟练工。
生产成本底,占据了主要资源,这样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就是赵祯手中的大杀器。
最先发动对东城豪门“袭击”的便是“景德镇”,所谓的景德镇在眼下的大宋并非是一个镇子,其真实的身份是景德利国监。
景德镇的名字来源于宋真宗景德年年号,因为在那一年浮梁县昌南镇的白瓷闻名天下,成为御用贡品,于是真宗皇帝便用当年的年号赐名“景德镇。”
在赵祯继位之后,在全国开设大量的官营买卖和利国监,于是景德镇摇身一变,成为景德利国监,大量生产品相精美的瓷器卖给商队运往西方贩卖。
而此次景德利国监抓住机会,在第一时间向大宋的市场投放了大量精美的瓷器,一时间市面“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