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初,内阁辅臣沈正,周衡臣上书请求致仕,得李景批准,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大哗。
虽然大家都知道李景在年后开始推行退休制度,但是谁也没想到最先退休的会是这两个人。
要知道这两人乃是李景最得力的大臣,一个掌管吏部,一个掌管户部,这些年大明的政令能够得以推行,天灾得以度过,这两人可以说居功至伟。
如果说沈正退休是因为身体不好,并且年龄已经过了李景规定的退休年龄,退休还可以理解,那么周衡臣退休就令人产生疑惑了,因为周衡臣还差两年才到退休年龄。
就在众人猜测是不是周衡臣忤逆了李景,引起李景不满而将他罢免之时,大明皇帝朱由检下旨册封沈正和周衡臣为一等伯爵。
此举无疑引起了大家更多的猜疑,众人均以为二人是以爵位作为退休的条件。
就在此时李景宣布由他个人出资建立大明贵族学校,并宣布由周衡臣和沈正担任贵族学校的左右祭酒。随后由周衡臣和沈正详细地说明了学校成立的目的,并晓谕众人学校招收学生的条件,然后告诉大家,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官员如果主动退休,便可以把子孙送入学校入读。
此时大家终于明白李景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推行退休制度。
但是大家也知道李景绝不会为了推行一个制度去搞这么多花招,李景有多么强势大家早有领教,他想做什么事根本用不着使用花招。
那么李景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景真的想为大明培养英才。
为了能让子孙后代进入贵族学校,那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的官员纷纷上书要求退休,甚至那些没有达到退休年龄的官员也上书请求退休,希望自家的子弟能够进入贵族学校。
可惜,想进贵族学校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李景明确告诉大家,这次招收那些达到退休年龄的官员家的子弟乃是破例,以后只招收为国家立过战功的将士家的子弟。
随后李景下达一系列任命,袁枢接任吏部尚书,杨柳风接任户部尚书,原先杨柳风的刑部尚书之职由都察院副都御史虞乐亭接任(都御史是李景兼任,为的是掌控言官),礼部尚书之职由黄道周接任,李景卸去兵部尚书之职,由高奇接任,再加上工部尚书方程,组成新的内阁。
这些人当中除了黄道周五十八岁年纪最长,剩下皆四十余岁不到五十。
其实在任命礼部尚书的时候,李景最初是想让倪元璐出任礼部尚书,因为倪元璐的年纪比黄道周要小一些,不过这两年倪元璐在河南的表现越来越好,如果换掉倪元璐,李景一时找不到继任河南布政使的人选,李景思之再三,决定让黄道周出任礼部尚书。
内阁衙门议事厅,李景将新晋的内阁成员召集在一起议事。
看了看刚回京不久的高奇,李景笑道:“高兄弟,这些年你在外征战,眼界想必比以前更宽了,要不你先说说你对大明以后战略的看法?”
高奇摇头叹道:“大帅,兄弟这些年在***作战,终于体会到大帅眼光之深远,布局之独到。”
转头看了看在座诸人,高奇接道:“你们没到过***,可能不了解***的情况,想必你们都认为***乃是蛮夷之地,山高林密,蛇虫遍地,瘴气瘟疫横行。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我打下缅甸以后才发现,缅甸盛产稻米,每年所出之稻米比江浙两省加一起还多,占领缅甸以后,我大明再无粮食之忧。
另外缅甸盛产玉石,我送回来的玉石想必你们都见过了,如果咱们能把这些玉矿开采出来,能为大明带来无数财富。”
杨柳风闻言笑着接道:“高大人,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了,这些年你从缅甸运回来的粮食至少够大明的军队吃三年的。不过这两年国内的粮食收成也很好,你运回这么多粮食,对国内的粮价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大明的粮价比以前至少低了两成。我现在头疼的是如何将粮价拉起来,不然的话,老百姓粮食丰收,收入却得不到提高。”
高奇笑道:“看来粮食多了也有麻烦,早知道我就不运那么多粮食回来了。”
李景摆手笑道:“该运还是要运的,虽然粮食不能长久储存,但是我们可以用别的方式进行储存。”
“别的方式?”众人闻听均是一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